摘要:本文整理了滴滴出行的一些上市資料,並包括其他一些關於業務概況、發展歷史、股東組成、發展策略等。
滴滴上市
滴滴出行於2021年6月30日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,美股代碼為DIDI,發行價14美元,共發行3.17億股ADS,按照IPO的估值超過670億美元,其中發行的ADS流通股只佔6.6%。所募集的資金,30%用於擴大中國以外的國際市場業務,30%用於提升包括共享出行、電動汽車及自動駕駛等技術能力、20%用於推出新產品和拓展現有產品類別以持續提升用戶體驗,剩下的用於營運資金及戰略投資等。
承銷商陣容強大
高盛、摩根士丹利、摩根大通、華興資本擔任承銷商,另外,亦有多家中資機構,包括:中金、中銀國際、交銀國際、建銀國際、招銀國際、工銀國際及國泰君安國際等。
股東的組成
滴滴的前幾大股東中,軟銀旗下願景基金持有21.5%,Uber持有12.8%,滴滴的董事長為創辦人兼CEO程維持有7%,騰訊持有6.8%。其次還有阿里巴巴、博裕資本及蘋果公司等。
滴滴有投票權的股份中,軟銀、Uber及騰訊皆持有相關股票佔比的投票權,而程維則持有15.4%。
企業使命
寫在招股書中的企業使命:「讓出行更美好(Make life better by transforming mobility)」
公司規模
截至2021年3月底,全球年活躍用戶4.9億、活躍司機1500萬,其中在中國的年活躍用戶有3.77億及年活躍司機有1300萬。在2021年第1季內,滴滴中國出行擁有1.56億月活躍用戶,日均交易量為2500萬次。在2021年3月底的前12個月內,滴滴全球平均日交易量為4100萬單,全平台總交易額為3410億元(人民幣,以下皆一樣,除非另有說明)。
員工
滴滴在全球共有全職員工15914名,其中研發員工7110名,佔44.7%。
業績
收入方面,中國出行業務、國際業務及其他業務各佔1336億元、23億元及58億元。其中,中國出行業務及國際業務的平台收入在2018年、2019年及2020年分別為187億元、242億元及347億元,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6%。2020年至2021年3月的平台收入中,中國佔93.4%及國際佔6.6%。
2020年營收1417億元,8年未有盈利,去年淨虧損16億美元。但今年2021年第一季滴滴扭虧為盈,淨利達8億元,但主要由於投資收益。
發展策略
在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國家共4000多個城鎮開展業務,提供網約車、出租車、順風車、共享單車、共享電單車、代駕、車服、貨運、金融和自動駕駛等服務。而四個「核心戰略版塊」分別是共享出行平台、車服網絡、電動車及自動駕駛。

滴滴的歷史
2012年,滴滴在中國成立,早期獲得包括阿里巴巴高管王剛等人提供的天使輪融資
2012年底,獲得金沙江創投A輪融資。
2015年,滴滴和快的打車經過燒錢大戰後宣佈合併換股,成為滴滴快的,後來更名為滴滴出行。
2015年,滴滴為了對抗Uber,投資1億美元給其美國抗爭對手Lyft。
2016年,滴滴宣佈與Lyft合作,該滴滴用戶在美國方便叫Lyft專車。
2016年,蘋果向滴滴出資10億美元,成為當時融資中最大單筆出資機構。
2016年8月,滴滴通過換股方式收購Uber中國業務,與Uber相互持股,Uber持有滴滴5.8%股權,而滴滴則向Uber投資10億美元,佔股1.5%。但目前,滴滴已出售對Uber的全部持股。
2018年,滴滴出行托管了當時的小藍單車,並於同年上線了自己的共享單車品牌「青桔單車」。
2018年1月,滴滴旗下的「小桔充電樁」正式開放使用。
2018年4月24日,在國貿萬豪酒店的宴會廳內,中國汽車界眾多的掌舵人集聚於此,當中包括: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、一汽集團董事長徐留平、蔚來創辦人李斌、理想汽車創辦人李想等。程維當天宣佈組建「洪流聯盟」,並現場解釋了「洪流」的意見。

2019年,滴滴宣佈其6年合共虧損390億美元。
2019年11月,滴滴與比亞迪合資成立“美好出行(杭州)汽車科技有限公司”。
2020年6月,滴滴子公司滴滴自動駕駛宣佈與北汽集團合作。
2020年11月,滴滴出行舉辦「滴滴開放日」,正式發佈全球首款定制網約車D1,該款車是與比亞迪合作的。
造車業務
據招股書披露,現時已有近千台D1在營運中,滴滴亦計劃推出新型號的電動汽車,以積極擴大其電動汽車的使用量。根據程維的規劃,滴滴的定制網約車會一直迭代,到2025年,定制網約車D3將在滴滴平台普及超過100萬台。滴滴希望透過與比亞迪的合作構建網約車領域的專屬車輛。目前世界上並沒有專門適合網約車運營的車型,滴滴希望打造這樣一款車,讓用戶乘坐網約車時更安全、更舒適、更便捷。
充電樁業務
根據滴滴出行小桔能源總經理林枝堂,小桔充電於2018年1月正式開放使用,截至2019年10月,小桔充電累計合作近500家合伙伴,連接超過2萬台快充樁,覆蓋全國近60個核心城市。2019年,滴滴平台注冊的純電動車達到96.9萬輛,在全國純電動汽車保有量中佔比超過3成。小桔充電的供給側包括:大型充電運營商、充電樁硬件生產商、中小型充場站及各類地產商超等;而需求側包括滴滴網約車車主、規模化企業車隊如物流車隊、機場大巴、營運車輛等,以及私家車主等。
小桔能源的優勢:
- 通過滴滴出行平台大數據提供的充電熱力地圖,可為合作伙伴提供需求滿足率比的測算,從而更科學地引導供給側佈局,有序調節能源供需結構。
- 將充電需求作為入口,搭配充電配套設施,優化充電體驗。

來源:http://m.evpartner.com/news/detail-53929.html
目前充電樁市場平均利用率為3%至5%,而小桔平台上的充電樁平均利用率達30%以上,最高可達50%。這個比較高的利用率來自於更精細化的選址及運營。
小桔充電作為滴滴集團服務車主的能源補給的一種方式,除了供電給網約車充電外,還會開放給更多的私家車,包括大的車隊。讓滴滴運營網約車之外的車輛都能夠享受這種服務和網絡。
留言及分享轉發
若你有問題請在下方留言,我會回覆你的。或者如果你發現我有地方說錯了,也請指正。如果你覺得有意思或幫到你的話,可以分享給其他人。